,赵恒剔的部队显然在避免和督府军决战,他的左翼部队一直在湘中和李白兜圈子广州市督府的根本,陈炯明一旦巩固就必然会北上作战,那么失去后方,腹背受敌的督府军的形势可就大大的不妙了督府军迅速的采取了行动,黄埔师,第4师迅速南下,第5师的一个旅协助防卫长沙三角地带,另一个师返回广西,开始解救被困南宁的马君武,镇压乱民暴乱当南下的黄埔师到达韶关后,第6师的人终于知道了真相,他们的师长叛变了,而此时杨希闵已经带着他的少数亲信逃到了广州当初陈炯明原打算假传命令,设计解决第6师幸好杨希闵投机心理很重,他第6师看成是自己的私家财产,不肯就范此举意外的为督府军保留了一支劲旅
到五月份的时候,情报系统向我提供的分析报告表明,英国人策划了这场暴乱。参与其中的包括直系的吴佩孚、陈光远以及南方的赵恒剔、陈炯明,甚至还可能包括国民党内不满主流势力的人员。我向汪精卫转发了我的情报,但是谁都明白现在不是调查真相,制造内部分裂的时候,而是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镇压叛乱的时候。蒋介石和加仑制定的计划明显的是湖南能守就守不能守就拖直至放弃的策略,某种程度上,湖南已经北方放弃了。英国人这一次干的实在是漂亮,伤心的人们容易聚到一快,这一次再次得到了证明。我心里明白,英国人对我拖拖拉拉,以各种借口不肯入关其实十分不满,但是维持直皖势力的平衡,同盟是关键,这也是双方能够维持甜蜜关系的关键所在。但是,真是这种不利的战略地位促使英国人想着别的办法,摆脱自己的不利局面。吴佩孚把英国人作为首要的靠山,但是他的势力没有出海口,这一直是英国人的心病。解决英国人的不利地位的办法,需要以吴佩孚为中心的直系控制沿海地区并获得出海口。一般的说来,向东打通与江苏的通道,以上海为出海口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不过去年的直皖的战争结果显示,要想控制安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日本人同样把安徽视为他在中国势力的枢纽。一计不成,英国人只好做别的打算,吴佩服要想出海,除了向东,就只有经过粤汉铁路走广州了。原本南方三省维持着危险的平衡,英国人也没什么插手的大机会。但是在孙中山统一两广后,英国人在西南的势力受到了重大的威胁,不仅如此,由于广东北上首先要打击直系,因此广州与皖系的关系不断升温。如此的局面只是更加的加重了直系和英国人对同盟的依赖程度,当然对西南局势有了解的英国人策划这场席卷西南的叛变就再理所当然不过了。至少现在看来,英国任何叛军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他们或许正在憧憬一统京广线的日子。由于直系企图控制西南的行为严重的损害了皖系的战略利益,因此这些比直系还要顽固的军阀们一下子似乎革命了起来,一致的强烈谴责赵陈的叛变行为,并且严厉警告直系不要枉顾名义,公然干涉南方的平叛行动。当然,他们背后的主子日本就更是要脸面了,他们以一个民主老大哥的身份说这是不对的,他们支持民主的南方政府的镇压行动,而日本有些媒体则说中国人搞了二十多年的民主竟然还是这个样子,让他们感到汗颜。至于美国人,虽然他们对在中国的经济地位感到基本满意,不过一个民主政府是不能公开支持叛乱行为的,更何况有英国人在前面打头阵,他就没必要做坏人了。但是,据我所知,英国人援助叛军的物资很多都是美国生产并由美国商船运输的。但是,英国人百忙中必有一疏,真如莫斯科的斯大林事后诸葛的话语“他们忽视了人民的力量”而正是这一连我这个长期着眼于改良的人所忘记的一点,使事件发生了令人以想不到的变化。出于维护民主政治的考虑,我并没有和直系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皖系抓住这个尚方宝剑对直系发出的警告使得原本或许还打算的直接干预的直系不敢公然的干涉。但是在冷和平的下面,双方都向交战的中的双方提供各种可能的援助。英国人和吴佩孚向没有弹药供应基地的叛军提供武器弹药,而同盟和皖系则向南方提供武器弹药,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次为争夺势力范围的代理人战争。根据俄国人的建议,汪精卫决定接受国民党主流派和劳动党的建议,准许动员工农大众、扩大军事力量镇压反叛势力。由于叛军的烧杀掳掠,国民党主流和劳动党控制的工农组织在动员后,发挥了巨大的动员能量。陈炯明占领了广州,但是他很快就发现,即使这座城市也不完全为他所完全拥有,除了广州城的乡村就更不用说了。群众一旦动员起来,就会迸发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法国革命的经验。在广东,根据蒋介石的建议,黄埔学生被编为黄埔二师,他的兵员很快的就从工会会员以及广州附近的农会会员中获得,在顺德的第6师的兵员也获得了快速的补充。黄埔二师的师长有张治中担任,与此同时,汪精卫还发布命令任命顾祝同代理第7师师长的职务。蒋介石原本想让卢浚泉出任师长,但是汪精卫却选择了有更好声望的张治中,据他后来回忆,他是想让蒋知道,他才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在湖南,劳动党人实力强大的国民党迅速的动员起来,工会和农会中的民兵迅速的动员起来,在此次平叛中作了两件大事,一是他动员了大量的学生加入的军队,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