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彩书屋>高辣小说>明月渡我> 第88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8章(1 / 2)

明霁一边回应地比划着手语,一边解释:“我跟她说我叫明霁,她跟我问好,说很高兴今天能去研学,还说,她会很乖很听话。”

明霁顿了顿,又说:“我之前看过一部关于聋哑人的纪录片,学了一些简单的手语,会的不多。”

何屿渡对上他风轻云淡的模样,惊讶得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的男朋友,到底还有什么惊喜在等着他去发掘啊?

而此时的升旗台上,徐庭芳结束了讲话,学生们热烈地鼓起掌来。

何屿渡还没回过神,徐青云提醒他:“小何老师,徐校长说‘欢迎你上台讲两句’。”

何屿渡抬眼,就对上孩子们好奇地看过来的眼神。

他压下心里的惊喜感,往升旗台上去。

在升旗台上站定,何屿渡看向下面的学生。

“同学们好,我是今天带你们去菩提寺研学的何老师。”他站在台上侃侃而谈,“在《荀子·劝学》里有这样一句话,‘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意思是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都显得光泽滋润,珍珠产于深渊,连高岸边的土石也显得不干枯。当一个地方有了出众人或者是事物时,就会为这个地方增添光彩。菩提寺便是在山之玉,也是这颗在渊之珠。”

“文化铸魂,润物无声。历史文物不是静止的存在,它是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的一条支流,从中我们可以看见浩荡长风,可以听见鼓角争鸣,可以感受到历史和文化脉动。”

何屿渡慢慢道:“今天的研学之旅,我带同学们去看、去听,去感受。”

台下掌声雷动,明霁看着台上的何屿渡,眼神温柔。

菩提寺是樾山的在山之玉。

而何屿渡是他眼中的那块宝玉,那颗珍珠。

他就那么站在那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孩子们整齐地排好路队,跟着班主任老师前行。

明霁牵着陈知意,用手语跟她比划了一句:“累了就跟我说,我抱你。”

陈知意笑着点点头。

何屿渡留心看了眼61班的孩子们,视线从一张张陌生的脸上掠过,然后看向了徐青云。

“徐老师,怎么没看到应无澜?”

“应无澜请假了。”徐青云解释道,“昨天下午应奶奶上山,摔了一跤,送去了医院,应无澜跟着一起去了。”

何屿渡心头一跳:“昨天下午什么时候的事?”

他们去应家的时候应奶奶还在缝衣服,怎么会上山,又怎么会摔倒……

明霁闻言,眼中划过一抹凝重:“应奶奶摔伤得严重吗?”

“听说是髋关节骨折。”徐青云叹了口气,“还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

班上有个学生家就住在应家附近,昨天家里人帮忙送了应奶奶去医院,现在那个学生的父母还在医院陪着应无澜,不然就应无澜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怎么能照顾得过来。

【作者有话说】

“着迷于你眼睛,银河有迹可循。”——郭顶《水星记》

第49章 我有男朋友了

知道应奶奶出事,何屿渡上山路上一路都很沉默。

到了菩提寺,他才调整好情绪,投入到研学讲课中去。

光是介绍历史,自然是枯燥的,所以何屿渡更多地给孩子们介绍了斜撑、各种精美的雕刻所呈现出来的故事还有壁画。

栩栩如生的斜撑和生动有趣的讲解仿佛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中,孩子们听得认真极了,当遇到感兴趣的或者是没听明白的地方,还会举手提问。

“小何老师,我们头顶上这个圆圆的窟窿是什么啊?”

“这是藻井。”何屿渡顺着他指的方向抬眼一看,“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天花板。”

何屿渡突然想起了应家的土墙房,可能对于很多樾山的孩子而言,他们连什么是天花板都不知道。他们抬眼看到的房顶,要么是一层铺在瓦片下的塑料纸,要么是木板架起来隔层,堆放着家里的各种杂物……

“天花板是用来遮挡建筑内部的顶部结构的。我们的房子有的是用粘性好的黄土搭配碎麦秸,加水调和,用夯锤砸实夯平以后砌墙盖房;有的是用砖和水泥砌成,有的是用钢筋混凝土建成。为了让屋内的顶部看起来更美观,也为了遮挡一些电线或者是隔音隔热,就有了天花板的存在。”

何屿渡道:“只有像我们头顶这种,呈现出窟窿形状的天花板才能被称为藻井。因为它的顶棚向上,凹进的形状像井,四壁都装饰有藻饰花纹,所以叫做‘藻井’。”

有人好奇地问:“小何老师,古时候的房子都有这么漂亮的藻井吗?”

另一个学生忍不住小声反驳:“肯定是有钱人家的房子才能修这么漂亮的藻井呀!”

何屿渡摇摇头:“古代有很严格的等级规定,只有神佛、皇家才能用藻井的设计。所以藻井一般会在寺庙的主要殿宇或者是宫殿帝王宝座的上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