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会相应的有多少先生,就象我们京口的庠序,有你这个祭酒,还有四个博士,此外我的幕府中还拿出了六个参军,主薄的编制,京口郡里也拿出了四个从事的名额,如果不是有这近二十个官员编制,想必先生也是不会出山的,您得给自己,也给自己的学生们一个交代。”
范泰笑道:“要是天下各处庠序都有这么多当官的名额,那肯定人人争先恐后想来从教了,只是我也知道,这是大帅特意超擢的,按朝廷法度不可能如此。”
刘裕沉声道:“现在朝廷的事情,已经一步步地走上正轨,对外北伐不是急于一时,我现在想做的更多地是整顿内部,教育事关人才,事关国家的未来,只有让百姓都竖立起为国尽忠,舍小家为国家的观念,才能真正地动员举国之力,玄学之道,只求自己利益,不顾他人,这是大晋百年来始终无法集中国力北伐的根本原因,我要北伐,就不能再这样,所以,我用先生这样的儒者出山主持庠序,就是想让您把忠孝仁义这套观念,传遍天下。”
“在这个玄学当道的时候,要大力宣扬这些,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还好我手上有权力,我会上奏朝廷,把庠序中先生的俸禄,提高三倍,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官品阶的问题,也会在待遇上让你们达到高过同级官员三倍的俸禄,毕竟你们不能象官员那样有职分田,有产业收入。这个钱,从我这镇军将军府的军费里出,先生勿念!”
范泰的眼中泪光闪闪:“大帅,你真的是我们这些读书人的再生父母啊,几十年了,我等,我等何曾受过这样的礼遇?!我等就是累死,也一定不负大帅的恩情!”
刘裕笑着上前,握住了范泰的手:“范先生啊,当年我们这些汉子初入北府时,也是因为北府军开出了高过朝廷三倍标准的军饷,以吸引精兵锐士,而现在,在文治上,你们就是我的北府军,教书育人,培养忠孝为先,愿意为国效力的人才,就靠你们啦!”
生离死别三兄弟
半个月后,彭城,四水乡,水牛村。
一处看起来毫不起眼,平平无奇的院子,门口围着一圈篱笆,上面糊着泥,半人多高,院中的一切,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三间泥瓦房,成品字形立在院中,几棵枣树,生于院后,上面已经结起了成串的枣子,风轻轻吹过,时不时有几颗枣粒落在院子里,任谁来看,这也是一处标准的京口农家,与邻居无异。
刘裕一身便装,坐在正屋的里间,一处草席之上,屋内连他还有五个人,两个四十左右,穿着绸缎衣服的中年汉子站在屋中,一个二十余岁,五大三粗的黑脸壮汉,全身劲装布衣,恭立于门口,而床上,则躺着一个人,赫然正是刘怀肃!
一道深达几分,甚至可以隐约看到白骨的伤口,如同蜈蚣一样,就在刘怀肃的额头轻轻地晃动着,本来生龙活虎的他,脸上罩了一层淡淡的黑气,而那伤口之外,结了厚厚的痂和药泥,刘裕叹了口气,拿一条干净的白色绷布,把伤口给缠上,喃喃道:“怎么会弄成这样?!”
站在屋内的一个三十四五岁,黄脸剑眉的大汉,正是刘怀肃的幼弟刘怀慎,他的眼中泪光闪闪,说道:“大哥(刘怀肃排行老大)上次与桓振决战时,当先突阵,额上中了流矢,却是不作处理,继续冲杀,事后,才发现箭头上有毒,医官反复处理,也无法根治,加上荆州那里,入春以后天气闷热,毒气升腾,大哥又一直不顾身体,马不停蹄地平定各处叛乱,于是,于是…………”说到这里,他的眼泪都流下来了,竟是再也说不下去。
“大哥是给气得金疮裂开的,流了好多血呢,我好怕怕!”
这话来自于另一个近约四旬,一直咬着手指头,嘴角边口水直流而不自觉,脸上一副傻笑的汉子,乃是刘怀肃的二弟,刘怀慎的二哥刘怀敬。当年刘裕出生之后,生母赵安宗早亡,家中无人哺乳,他的父亲刘靖把刘裕送到了刘怀肃家,因为刘怀肃的父亲跟他是远亲族人,而母亲更是赵安宗的姐姐赵安祖,赵安祖当时停了刘怀敬的奶而去喂刘裕长大,因为刘怀敬从小奶水不足,智力低下,跟那刘裕的弟弟刘道怜一样,几乎都是二傻子的那种。
刘裕叹了口气,对着门口的那个青年说道:“荣祖,扶你二叔先出去走走吧。”
这个黑脸青年,正是刘怀慎的庶长子刘荣祖。他上前扶住了刘怀敬,正要牵出,刘怀敬突然来了傻劲,往地下一坐,大哭起来:“我不走,我不走嘛,我要跟大哥在一起,要不然,我再也看不到大哥了!”
刘裕的眉头轻轻一皱,转而换了一副笑脸,在他的身边坐下,从怀中掏出一块手帕,擦拭起刘怀敬胸前被口水和眼泪弄得一片潮湿的绸缎衣服,一边擦一边说道:“怀敬啊,你大哥没事的,刚才怀慎说的你听到没有,大哥中的箭头上有毒,要排出毒血才上药的,你看,这毒血流了出来,大哥很快就会好了,你这身衣服多漂亮啊,要是哭湿了或者是在地上坐脏了,那大哥要到下个月俸禄到了才有钱给你买了啊。”
刘怀敬一下子停止了哭声,看着刘裕,半信半疑地说道:“寄奴哥,你,你说的是真的吗,大哥真的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