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畅。
吏员考核呢?荀攸紧接着问,如何确保政令下达,执行不走样?
李诚似乎早有准备,谢府君推行考绩法。每月末,各级官吏需上报当月工作。相府会派出督曹吏员,结合日常巡查、民情反映以及工作实绩进行评定,优者赏,劣者汰。评定标准皆有明文规定,张榜公布。
荀攸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对方的回答条理清晰,显然对这些制度了然于胸,绝非临时编造。
这套管理体系,虽显粗糙,却直指要害,注重实用。
而陈实,则在市集一角,与一个面带愁容的农夫搭上了话。
老丈,看你样子,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陈实故作关切地问道。
那农夫叹了口气:唉,今年的粮稅,比往年好像要重一些。还有这徭役,说是修水利,隔三差五就要抽丁,耽误农活啊。
陈实眼睛一亮,立刻在小册子上记下:民怨沸腾!梁郡赋稅沉重,徭役繁苛,百姓不堪其苦,此乃谢氏榨取民力之铁证!他又看到荀彧与国丞属吏相谈甚欢,便又添了一笔:荀文若似与梁吏相谈甚欢,态度暧昧,需留意。
几日下来,考察团成员对梁国的观感逐渐分化。
有人惊叹于其秩序和效率,有人则依旧抱着怀疑,而陈实则觉得自己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
这天傍晚,众人回到驿馆,陈实终于按捺不住,在众人面前发难了。
慈明先生,诸位同仁,陈实站起身,拿着他的小册子,一脸忧国忧民的神色,连日所见,实令我忧心忡忡!梁国看似井然,实则危机四伏!我亲耳听到百姓抱怨赋税沉重,徭役繁苛!市集之上,虽有管理,却难掩萧条之态!更有甚者,我听闻有小吏执法严苛,百姓稍有不慎便遭斥责处罚,名为规范,实为酷政!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依我之见,这梁国所谓的新政,不过是粉饰太平,内里早已是民怨沸腾!谢乔名为利民,实为榨取!长此以往,恐非社稷之福!
此言一出,厅内气氛顿时一紧。
几位原本就对冷遇不满的名士纷纷点头附和。
仲弓所言,不无道理。
是啊,百姓之言,最为真切。
荀彧眉头微蹙,看向陈实。
荀爽则不动声色,闭目养神。
荀攸抬起眼皮,目光落在陈实身上,平静地问道:你都听到了什么?见到了什么?可有实证?
自然有!陈实将小册子呈上,这是我连日记录,句句属实!我还可带诸位去寻那抱怨赋税的农户,去问那被酷吏刁难的百姓!
好。荀攸点了点头,明日,我等便随仲弓先生,亲自去问一问,看一看。
次
日一早,在陈实的带领下,众人来到城郊,找到了那位抱怨赋税的农户。
农户见到这许多官员名士,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陈实上前道:老丈,莫怕。昨日你所言赋税之事,可否再对我详说一遍?
那农户看了看众人,又看了看陪同的国丞属吏,支支吾吾道:这税是比以前高了些
高了多少?家中可还能负担?荀攸温和地问道。
负担是能负担。农户低下头,声音小了下去,就是觉得,交得多了些。
荀彧在一旁插话问道:老丈,敢问你家今年收成如何?比之往年,是多了还是少了?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