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全军关于收复汉城之后的部署工作,以及对倭寇的追击。
林大帅判断说:“其实追击不追击,也就那样了。
入寇朝鲜国的倭军已经被我们歼灭七万,剩余的倭寇大概要全线撤退。
他们会放弃大部分地方,全部龟缩到以釜山为核心的南海岸一带死守。
与其说追击,不如说是收复朝鲜国南部各地。在抵达南海岸之前的过程,相对会比较轻松。”
众将也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林大帅怎么判断,就怎么相信呗。
入朝以来的过程证明,林大帅的判断一直是很精准的。
不过说到汉城防务,有个将官问道:“如今除了官军之外,全城皆是妇人,到底如何是好?”
虽然说得比较含糊,只说“满城都是女人应该怎么办”,但其中意思大家都懂。
林泰来叹口气道:“彼辈都是可怜人,在这乱世若无援助,只怕连活下去都难。
若官军有所施舍,暂且听凭之,但有一点,不许强迫,否则与倭寇何异。”
然后又道:“凡是在汉城官军,多发五日份的米粮,算是助力官军做善事。以后轮班值守汉城时,暂时也照此例。”
林大帅也没法子,只能出台这种肯定被后世圣母批判的政策了。
一方面是急需救济、随时饿死的大量城市妇女,另一方面是几万出征在外半年的壮男官军,这两种人混在一起,还不定变成怎样局面。
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政策引导两边互相帮助,尽可能避免恶性事件了。
一方面得到了援助,另一方面得到了解压,也算是双赢吧。
众将一起夸奖说:“大帅真是善心。”
林大帅亦无奈道:“都是倭寇造的孽啊,却要我们天兵来收拾局面。”
会商结束后,林天帅又把小西行长叫了过来,咨询说:“以你判断,你们倭军接下来会如何行动?有没有可能撤回本土?”
汉城之战后,现在的局面和原本历史相比,差别已经非常大了,搞得林天帅也不能非常确定以后情况了。
在原本历史上,汉城倭军完整撤走了,加藤清正兵团也完整撤回了后方。
倭军还有十多万人聚集在朝鲜国南方,兵力还算充足,所以一直在补给顺畅的南海岸顽抗死守,最终耗了七八年。
而在本时空,收复汉城之后,倭军已经损失了七万左右的有生力量,几乎占到全部征朝倭军的半数,可以说是被打残了也不为过。
林天帅心里就琢磨,倭军会不会被吓得连南海岸也不守了,直接退回本土?
但已经被“抛弃”的小西行长也说不准,考虑了一会儿后,犹豫着说:
“其余残兵或许会撤回国内,但以太阁如今那狂妄偏激的性格,再次增兵也说不定,反正我国目前也不缺兵员,大批武士无处可用。”
林泰来随口问了句:“还能派谁啊。”
小西行长答道:“先前太阁在九州修筑了名护屋城,专门为了指挥征朝而移居此城。
同时太阁还命令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政宗等人集结在名护屋城,作为预备。
如果这些人出动,估计也能动员十来万兵力。”
听到这些名字,老策略游戏玩家林天帅忽然有点跃跃欲试。
“要是这帮npc武将啊不,这帮人真的都过来……那你们倭国的什么安土桃山时代,或许就要彻底终结在我林某人手中了。”
沈惟敬忠实的翻译着林天帅的话,他虽然能翻译出字面意思,但却翻译不出林天帅那种怪异的语气,好像不把人当人似的。
------------
箕封异代恩光旧
王京汉城被拿下后,汉城周边的京畿道各地自然传檄而定。
此后一段时间,初入朝鲜国、战功还不多的李昫第四兵团一万五千人继续从汉城南下。
接连“收复”了位于京畿道正南方的忠清道、全罗道。
同时留在东线的麻贵第二兵团也传来了消息,东海岸江原道的倭寇岛津兵团全线撤退,麻贵兵团已经南下收复了江原道。
到此为止,连带去年收复的北三道,天兵已经收复了朝鲜国八道里的七个道。
而倭寇确实如同天帅所判断的,已经放弃其他地方,全部撤退到庆尚道,七八万倭寇聚集在南海岸一带龟缩守据。
大名鼎鼎的釜山就在南海岸,这里与倭国对马岛隔海相望,本就是倭寇侵朝的登陆点和前进基地。
而且倭寇在南海岸据守,因为距离本土非常近,粮草供应也就非常便利,不再有千里转运的烦恼了。
在朝鲜国这种用布条当货币的穷地方打仗,连倭寇也一样头疼粮草问题。若非如此,汉城倭寇也就不会想着撤退。
现在剩余倭寇放弃各道,快速撤退到南海岸,又重新换成天兵方面开始头疼粮草问题了,颇有此消彼长的意味。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