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量化标准,自然而然就会受到质疑。就拿最被人津津乐道,且引战不断的中医脉诊来说。在王斌看来,本质上,脉诊就是通过触碰患者手腕部,感受桡动脉壁因心脏搏动所引起的压力变化而已。因此,从很多角度来说,脉诊和用听筒听心跳时等价的,而后者明显更加直观。最多最多,你指尖特别灵敏,可以感受到血管弹性、血液粘滞度这些信息。但这充其量也就是能管中窥豹,掌握一部分心血管系统的信息罢了,远不如心音中包含的瓣膜信息有价值。想靠这个来判断一个人全身的病情,是完全不现实的。而孔祥提出的视神经束性质的临床分型方法,王斌觉得同样不靠谱。尽管孔祥在论文中说,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能将判断的正确率提升到63以上。甚至他设计了一个双盲测试,将结果附在了论文上。但在王斌看来,这个实验研究的病例只有二十多人,样本太小,p值也太大了,回归度不够。本身视神经就只有两种,瞎猜正确率都有50,运气好点到63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不过看着张子凡迅速熟练的判断,王斌的信念有点动摇了。其实放下一开始的成见仔细想想的话,听心音、呼吸音、叩诊这些现代医学常用的基础检查手段,同样也充斥着主观判断。一个不典型的叩击音究竟是清音还是浊音,依然需要医者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