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王被押解入狱,等待发落。以陈帝对太子的态度,这案子是翻不过来了,彭城王何时问斩就是时间问题而已。大仇得报,但是顾易却没什么喜悦。有些事情,他其实心底一直清楚,只是却没法做什么。入夜,天色渐渐深了下去。等更晚一些的时候,就连照明的烛火也接二连三的熄灭,笼罩而来的夜色仿佛天然隔绝秘密的屏障,一些白日里无法说出来的话也能放低声音道出。“今上并非明主。”耳边响起了低低的絮言,卢皎月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别说妄议君非了,顾易连背后说人坏话这种事都没做过。她不由低低“嗯”了一声。顾易解释“是父亲说的。和兄长争吵之后,他同我说起过。”兄长是锋芒毕露的,即便顾家在金陵的处境让他不得不掩藏起锐利的那一面,但是在家人面前,他却并不会像对外人一般隐藏,所以常会和父亲起争执。两人会默契地避开他,但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吐露些什么。事实上,被家人保护性地“置身事外”的顾易才是对家里人了解最多的那一个,他实在是一个太好的倾听者。顾易接着,“并非明主,却终究是君王,是陈室正统。武康旧事已经乱过一次纲常,倘若再有一次篡陈之事,皇室的威严便彻底不存,那时便不再只是宗室作乱,而是天下人人皆有问鼎之心,那才是真正的纷争局面。人间至苦不过战乱,遍地饿殍、十室九空,走遍城池却在民间找不到一个成年男丁。父亲说他见过那样的惨状,所以他情愿一退再退,也不愿重现当年的炼狱之景。”所以得有一位君王在那里。盛世明君可遇而不可求,但陈室的“正统”足够让许多人却步。陈帝的存在,让这个天下不至于变成彻底的纷争乱世。低低的絮语在耳边回荡,顾易声音放得很轻,是一种陷入回忆特有的飘忽感。卢皎月听得微微怔然。许久,她才低道“顾老将军大义。”这位老将军并非剧情中浅淡描绘的、甚至有点愚忠形象的父亲,他所忠的并非那个皇室,让他坚守的也不是臣子之义,他看到的是更微渺也更广阔的东西。历经世事沉浮,回首犹怜草木之青。顾易低低地应了一声。但轻轻地相拥交错中,他睁开着眼,漆黑的眼眸与夜色几乎融为一体。父亲坚守大义,兄长不甘受制,但他两个都不是。于他而言,家人最重要。他已经经历过一次家破人亡,绝对没办法再失去第二次了。他不想做那个祸乱天下的罪魁祸首。但是家人对他的重要性高于一切。彭城王获罪,其亲信党羽自然也逃不过被清算。消息传出,远在郢州的侯异当即举兵反叛。当然,他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朝中有奸邪小人,蛊惑陛下手足相残,他虽远在郢州,却不忍见此惨状,故而起兵谏言。旗号当然是冠冕堂皇的,但是反叛却是事实。不管是为了平叛,还是为了报私仇,顾易都没道理推脱。当年五月。顾易领命出征平乱。郢州连战连捷,陈帝的心情却谈不上好。其一当然是前段时日太子巫蛊之事后续影响。多年毫无保留的疼宠偏爱,让陈帝在出事后的第一时间选择“保太子”。但是当这件事情真的过去,太子真的被保下,他又觉得心底膈应。像是一根刺扎在肉里,碰到就疼一下。是以太子没因为巫蛊之事怎么样,反倒是在那之后,接连因为一些小事被陈帝训斥责骂,再无昔日储君的威风。家事烦心,国事也没能让人多松快。郢州的战报被呈过来,陈帝却连看一眼的意思都没有,只说了一句“放那罢”,就让人摆在了案上。他自己则是站在一个展开的画轴旁,一副专心致志鉴赏画作的模样。通传的内侍不想自己居然赶得这么不巧。大捷之喜是能讨得赏钱的,但扰了陛下看画的兴致却是大罪。他心有不甘,但衡量过后也只能自认倒霉。遵着皇命把战报放在案上,这才轻手轻脚地退出去。冯力德看得在心底直摇头。这大捷啊,在陈帝这边还真不一定是“喜”。也亏得这次通传的人是个谨慎又安静性子,要真是咋咋呼呼说“胜了”,怕是这会儿早被陈帝找由头拖出去了。殿内安静了好一会儿,许久,陈帝才慢悠悠地开口,“可是又胜了”
冯力德当即头皮一紧,但皇帝的问题不能不答。他只能硬着头皮接话,“自是胜了陛下圣德庇佑,四海多年宴平,郢州荒僻之地,不通国之教化,才会起兵反叛,一群乌合之众,至多不过是盗匪山贼之流,陛下发兵去讨,哪里有不胜的道理”总归都是皇帝的功劳,跟领兵的将军没什么关系。陈帝眉头展了展,轻笑了声,“就你会说话。”冯力德这口气刚刚半松,又听陈帝接着,“你说这次顾易平叛回来,该怎么封赏呢”冯力德刚呼出的半口气一下子滞住了。他定了定神,一边缓缓地把那半口气吐出来,一边放轻了声音“朝中之事,奴一个阉人哪里敢妄言呢”陈帝目光淡淡地瞥过来,“哦朕瞧着你平日里对政事颇有见地啊。”冯力德只觉得脑子里嗡了一下,但是嘴巴却飞快接上,“奴哪有什么见地不过是平日在陛下身边呆得久了,捡点陛下牙慧。这点陛下不要的残炙,放在外面也是金科玉律了。”冯力德心跳得极快,但面上的神情却是极尽谄媚,让自己显得像个没脑子只会吹捧君上的小人。彭城王被问罪,朝中无制衡顾易之人,陈帝需要一把新的刀。血缘纽带的胞弟没了,依附皇权的宦官就成了下一个选择。冯力德当然想要好处又想揽权他一个没根没后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