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岳母拜年磕头,小孩子们到姥姥家领红包。一般孩子大了,岳父岳母不在了,闺女女婿都不去丈人家了,由孩子代替。剩下的日子,都是老亲少戚亲戚要走一遭,姑姑家、姑奶奶家等等,好多人春节走亲拜年要走到初七、八。在过去,比较贫困,流传着:亲戚走到初七、八,没有馒头也没肉渣。呵呵正月十三是孩子们的集市,那一天各种烟花炮珠都上市了,因为过两天就是元宵节,是点炮珠烟花、打灯笼的日子。小孩们有那些压岁钱,从父母手里要回来,到集市上疯狂采购。每个烟花炮煮摊前都是围着小孩,一片火红。小时候,卖炮的人都要喊着自己的炮是最响的,于是都拿出自己的鞭炮挂在竹竿上点着,以此吸引人群。正常情况每个年十三集,从早上九点左右集市上的炮声次起跌伏,响声不绝于耳,硝烟味流窜满街。现在国家对烟花炮珠控制的严了,到了那一天集市上在也没有那些响如雷的鞭炮声,集市变得清寂了。正月十五烟花的节日,孩子的节日。烟花不是欣赏的,而是只有自己去点才有意思,不然如果只是看,是很没意思的。那时候,我的一个堂伯非常孩子气,他自己造的“火箭”用整根芦苇做尾巴,点燃后飞的好高、好高。我们自己制作的“孔明灯”飘忽忽的上天了,然后飞到极点自燃,在我们的一片惊呼声中掉下来。这边“孔明灯”上天,那边“闪光雷”飞舞,七彩的,散落空中。地下瞬间又有地花登场,把整个街道照得忽隐忽现,煞是漂亮。这样的节目一只能演到十点左右才散场。这个散场业基本上是春节的散场,在最高潮绚烂的时候,嘎然而止。这是我小时候的过年,现在没了。现在人都是在家抱着电视看,从除夕看到元宵节,鞭炮是别人点的,响声是音箱里放出来的;烟花是别人点的,色彩是电视放的。没有硝烟味道的街上,一片清寂,走过的时候令人惆怅。一转眼,一切都成了记忆,物是人非了。06、1、9、凌晨
精彩书屋